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检察动态 > 正文

春日畅读 检“阅”书香

信息来源:  加入时间:2025-04-23 15:56:29  点击:

罗燕 第一检察部副主任、三级检察官

《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》

    出庭公诉是刑事检察的“看家”本领。如何在公众的监督下更专业、理性、规范地出庭支持公诉,维护公平正义是每一个公诉人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。《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》一书,从庭前准备、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,涵盖了公诉人出庭的全过程,为公诉人出庭工作提供了权威、全面、专业的指导。常常翻阅此书,能学习其中各种庭审应对措施,不断提升自己的出庭应诉能力,助力公诉人在庭审中更好地展现检察担当和公诉风采,同时也能指引我们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,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可感可触的公平正义。
 

钟艳丹 第一检察部副主任、三级检察官  

《法治的细节》

    《法治的细节》一书以“电车难题”“张玉环案”等案例切入,提出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”的观点。在刑事检察部门工作多年,我对此深有感触,在办案过程中常常会面临“情、理、法”的冲突,就好像《第二十条》里面的检察官韩明面对三者冲突时背后的思考和较量,我更加意识到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逻辑和刻板的实施,而应该是温情的守护和朴素的回应。检察机关应该要以“有限的理性”追求“无限的正义”,在程序和实体、理性和温情的平衡中,成为照亮法治细节的那缕微光。
 

李冬兰 第三检察部主任、一级检察官

《乡土中国》

    在高铁以350公里时速穿行于华夏大地的今天,当移动支付构建起无现金社会的当下,重读费孝通先生的《乡土中国》,恍若在数字化的湍流中触摸到一块温润的文明基石。从检察人的视角审视这部经典,既能看到传统礼治与当代法治的深刻张力,也得以反思法律在中国基层社会的实践困境与融合可能。我作为一名检察官,在日常工作时要牢记司法并非唯一解纷途径,非诉讼机制(如调解)在乡土社会往往更具实效性。我们既捍卫法律尊严,又以“德润人心”的温度弥合制度与文化的裂隙,正如《乡土中国》所言:“法治的秩序需生长于礼治的土壤”。
 

林涛 第一检察部 五级检察官助理

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》

   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,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》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,书中系统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诸多重要文献中关于作风建设的论述,深刻阐释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、核心内涵与实践要求,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、改进作风提供了清晰指引,是强化政治意识、筑牢思想根基的权威指南。作为新入职检察机关的干警,我要深入将作风建设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切实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 

林剑庭 第二检察部 五级检察官助理

《浪潮之巅》

    《浪潮之巅》这本书以科技企业的兴衰起落,勾勒出时代变革中“创新”与“适应”的永恒主题,这恰似我们在法治浪潮中破浪前行的生动隐喻。书中对技术迭代的敏锐洞察,让我联想到检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——科技浪潮正重塑法律监督的战场,作为青年干警,我更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,以“数字检察”为桨,主动拥抱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让技术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。面对新型疑难案件,我们既要像科技先驱般保持探索勇气,在涉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领域开拓监督新路径;也要如匠人般守住法治底线,在证据审查、程序正义中筑牢公平正义的防线。时代浪潮奔涌不息,唯有以创新为帆、以初心为锚,方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。愿我们始终保持“弄潮儿向涛头立”的姿态,在科技与法治的交汇点上,书写检察工作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