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检察部 黄青缘
今年春节档电影《第二十条》早早吸引了我的目光。看完之后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幽默中有真情,诙谐中有思考,确实是部不错的电影。
电影将王永强反杀案、张贵生公交车案、韩雨辰制止校园霸凌案三个案件的三条故事线交汇与推进,直指《刑法》第二十条正当防卫背后法、理、情的较量与融合,表现出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朴素的期待。影片里的检察官韩明,从劝说妻子儿子向校园霸凌者道歉、与同事吕玲玲争辩王永强案是否需要遵循司法惯例,到无言面对张贵生女儿的哭诉,再到最后王永强反杀案的听证会上,与人民监督员、法学学者等人的对话,每一幕场景都充斥着法、理、情的较量。韩明最后的发言:“什么是法律?是天理,是国法,是人情。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,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”,他这句话又充分体现了法、理、情的融合。
近年来,从“于欢辱母杀人案”“昆山反杀案”等标志性个案定性的改变,到两高一部发布的《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》等指导文件的出台,让《刑法》第二十条进一步“觉醒”。正当防卫认定新规的出台既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步的一大亮点,也是法、理、情平衡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法本应有情,但事非经过不知难。现实中想要追求法、理、情的融合确实需要付出代价。电影《第二十条》背后的思考和较量让我们明白,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逻辑和刻板的实施,而应该是温情的守护和朴素的回应。
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,我们要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执着,要思考公平正义对当事人人生的影响,要善于倾听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主流声,要积极回应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期待,正如影片中所说“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?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”。执法司法人员如果丧失了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、对百姓疾苦的温情守护,那么法律的生命将会渐渐枯萎。相较于办案时注重套用法条、参考既往判例的做法,我们更应该多多兼顾法、理、情三者的关系,在抽象的法条之外关注到案例中那些鲜活的人与事,在法、理、情的较量与融合中,找到对得起自己、对得起人民的答案。